交流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图书馆】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大学生培养全过程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14-04-30 09:03:17

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大学生培养全过程

图书馆 顾钟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精辟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行动指南,是指导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特别是习总书记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强调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必须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从小培养“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教育融入青少年成长成才全过程。我理解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巩固的重要时期,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影响大学生思想渠道日益增多的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铸牢大学生献身强国梦的精神支柱,确保大学生始终听党的话、跟党走,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一、坚持落实教育制度

高校处于各种思想文化碰撞、融合的交汇点上,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以党中央的指示精神为基本指针,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基本内容,以落实各项教育制度为基本载体,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目标,注重弘扬主旋律,始终保持正确方向。一是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引理想信念教育。要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把理想信念教育同社会发展进步有机衔接起来,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思想文化纳人教育内容,不断赋予理想信念教育新的时代内涵。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组织领导。坚持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首要内容,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指标,高校各级党组织书记亲自抓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结合各自实际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入脑、入心、入行。三是注重把握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环节。在学生党员发展中,要遵循“发现-培养-再教育”的工作模式,明确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坚定政治信仰、树立远大理想。对积极要求入党学生的党性修养与先进性教育,通过上党课、听报告、社会实践等多种教育形式,把集中教育和自学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历史、方针和政策,学习身边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增强学生的政治信念,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每年6、7月,在毕业生党员中开展以“再上一次党课”、“重温入党誓词”、“再参观一次生命意义展室”、“再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为内容的理想信念再教育活动,夯实毕业生的政治觉悟和奉献意识,为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牢基础。四是健全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建立“学生品德档案”及时记载学生的思想动态、专业学习、校园生活、公益奉献、获奖评优等情况,掌握学生理想信念的实际状况。通过开展“致家长一封信”、“五个一”假期实践活动、“假期归来话感受”等系列教育活动,将学生在校思想动态、学业成绩、获奖励受资助等情况及时向家长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寒、暑假期间的思想状况、社会行为,构建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思想教育机制,增强教育效果。

二、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先进校园文化的导向、教育、塑造和熏陶功能,为强化教育效果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一是发挥传统文化引领作用。在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我党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促进事业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任何时候都必须继承和发扬。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讲清这些传统和作风的形成发展、本质内涵、实践要求,引导高校大学生自觉认同,切实对他们的信仰、意志、情感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二是发挥制度文化引领作用。通过校园管理制度和党员管理制度的强制力,将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与组织纪律有机结合起来,可充分发挥制度文化的约束功能和引领作用,使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得到严格规范,经长期养成就能将理想信念内化为精神意志、外化为自觉行动。三是发挥环境文化引领作用。高校所处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的建筑风格、教学活动的场地器材、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教研人员的学识品行等,构成了院校的人文环境,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因而要注重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比如,对校园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把环境文化熏陶与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可在校园的主干道、训练场、俱乐部、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教室等场所,设置激励理想信念的灯箱标语、板报橱窗、书画长廊、英模画像、荣誉墙等,努力营造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校园环境,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坚定理想信念。

三、创新教育实践载体

要搞好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党委机关、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和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探索,坚持与时俱进丰富内涵、创新手段、健全机制,不断增强教育内容的新颖性、教育过程的平等性、教育形式的互动性,尽可能体现时代性、反映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一是拓展教育空间,增强教育的吸引力。面临新的形势任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下的灌输说教,要摸索课堂讲授理论与实际结合、课上学习与课下实践结合、教师启发式教学与自主性学习结合的教学模式;用鲜活、典型、丰富的事例验证理论,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思考问题;在考核方式上,将学习态度、品行等情感因素纳入考核,将学习兴趣、听课态度、思考问题能力、参加社会实践情况和笔试一起综合评定,不仅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而且考核学生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中帮助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二是丰富教育载体,增强教育的渗透力。要以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达到提高认知水平和启迪思想觉悟的目的;要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影和电视的作用,使其为理想信念教育服务;把校园网建设成理想信念教育的第二课堂,设立网上党校、学生网上党支部,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党的领导的认同,帮助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三是强化激励功能,增强教育的感召力。要充分发挥重大庆典、纪念、仪式等活动的激励教育功能,向学生展示和传递理想信念所蕴含的祟高价值和精神力量,使他们在强烈的情景效应中感染情绪、震撼心灵、激励斗志。同时,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作用,通过大力宣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英雄模范,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见贤思齐。比如,可深入挖掘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使大家真实地感受到先进人物与自己朝夕相处,从而增强向先进人物学习的自觉性,并使先进人物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四是体现因人施教,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基础、理解能力、个性特点、心理素质等参差不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注意防止搞“大呼隆”、“一锅煮”,要着眼他们的现实差异,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进行教育引导。比如,对于认识有偏差且固执己见的学生,要注重从分析产生问题的成因人手,针对其模糊认识和思想“扣子”,耐心细致地讲清讲透基本道理,力求人耳人脑,使其心悦诚服地放弃错误观点,自觉坚定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