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参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学习参考》2016年第10期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17-04-16 01:15:23

《学习参考》2016年第10期.pdf

目 录

1、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 1

2“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 8

3何为共产党人的“主心骨”·· 12



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年11月29日)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缅怀他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追思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学习他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朱德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886年12月1日,朱德同志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那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苦难。朱德同志和无数仁人志士一样,苦苦思索和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早在青年时期,他就表达了“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的远大志向。1909年,他离开家乡远赴昆明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前,又立下“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的誓言。他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积极投身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参加了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成为滇军名将。

朱德同志目睹军阀混战使国家陷入“四野萧萧风雨急,中原黯黯鬼神愁”的悲惨境地,认识到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法解决中华民族出路问题。他从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毅然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先到上海、北京,后又远渡重洋,执着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1922年,在马克思的故乡德国,朱德同志参加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共产主义崇高事业。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朱德同志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参与领导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他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上井冈山,同毛泽东同志率领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点燃土地革命战争的燎原之火。随后,他同毛泽东同志一道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朱德同志先后同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一起,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四次“围剿”,并在战略转移中领导红军进行长征。

在遵义会议上,朱德同志坚决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同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行为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团结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毛泽东同志称赞朱德同志在这场复杂的斗争中“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德同志写下“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保卫国家,是我天职”的誓言,亲率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他坚决贯彻党中央战略方针,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支持长期抗战、夺取最后胜利的重要战略基地。1940年,他抵达延安,协助毛泽东同志指挥全国各根据地的抗日战争。为克服陕甘宁边区的严重经济困难,他亲自指导南泥湾的开发工作,推动大生产运动,培育和倡导“南泥湾精神”。在党的七大上,他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系统总结了党领导武装斗争特别是抗日战争的经验,详细阐述了人民战争的基本特点。

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同志参与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协助毛泽东同志指挥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进军全国,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军队,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在党、国家、军队重要岗位上积极参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决策,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各项建设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参与领导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做了大量奠基性工作,在人民军队革命化、正规化建设方面提出了很多重要思想,为国家政权机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朱德同志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成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毛泽东同志称赞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荣”,周恩来同志称赞朱德同志的革命历史“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这是党和人民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朱德同志当之无愧!

同志们、朋友们!

在近代我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使中华民族走出了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苦难,迎来了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朱德同志就是这些共产党人中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民族英雄璀璨群星中的一颗巨星。朱德同志在毕生奋斗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范,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们纪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学习他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朱德同志经历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从切身体验中认识到,旧的道路走不通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真理。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和重大挫折,他始终没有动摇。越是危难关头,他越是信念坚定。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潮汕失败,朱德同志所部孤立无援,他挺身而出,稳住军心,斩钉截铁地说,黑暗是暂时的,要革命的跟我走,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1975年初,他在89岁高龄时亲笔写下“革命到底”的条幅。1976年2月,他又写下“全党团结紧,险峰敢登攀”的诗句。在临终前不到两个月,他看到《共产党宣言》新译本后,不顾年高体弱,驱车到中央党校,看望参与翻译的同志,一起交流对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心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今天,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英勇奋斗。

——我们纪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无限忠诚、光明磊落的坚强党性。朱德同志从一开始就注重思想建军、政治建军。他领导南昌起义余部进行“赣南三整”,在部队建立党支部,实现党对军队的全面领导。作为举世闻名的总司令,他始终坚持军队必须“无条件地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原则。长征途中,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党和红军,朱德同志尽管身处险境,却大义凛然,坚定地说,党是一个整体,不能分裂,红军行动应按党中央的决定执行。他还明确指出:中央只能有一个中央,那就是遵义会议确立的中央,另外成立中央是非法的,不能允许的。朱德同志事事处处以党和人民事业、党和国家大局为重,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提出“一切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革命者,必须把维护党的统一和团结,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他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是非分明、敢于斗争。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认为“我们共产党人胸襟要广阔,气量要宏大,要求自己比要求别人要严格一些,有功先归群众,有过勇于担当,所谓‘善则归诸人,过则归诸己’”。

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决定一个人如何的是品行,决定一名党员如何的是党性。党性不可能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强,也不可能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增强,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今天,全党同志一定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同党同心同德,牢固树立和自觉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竭尽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

——我们纪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朱德同志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他和毛泽东同志共同概括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就是从中国革命战争实际中概括出来的游击战术的基本原则。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60年代初他明确提出:“要看到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我们要找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为探索这条道路,他经常深入实际和基层调查研究。从1951年到1966年,他向党中央提交了108份反映各行各业实际情况的调研报告,其中有98份报告是他亲自主持搞的。他提出的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观点,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他比较早地提出国防工业要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发展道路。在上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中,他提出的停办农村公共食堂、恢复农村自由市场、调整农村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等观点都带有重要指导意义。他强调党执政后纪律检查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保护生产、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巩固党同群众的联系、保证党的集中统一,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适应长期执政的要求指明了方向。朱德同志这些真知灼见都是实事求是的结晶。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全党同志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随时准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我们纪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心系人民、艰苦朴素的公仆情怀。朱德同志当年写诗赞扬我们党领导的解放区“只见公仆不见官”,他自己就是人民公仆的典范。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给亲人的家书中说:“我虽老已52岁,身体尚健,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远在四川老家的母亲80多岁,生活非常困苦,他不得不向自己的老同学写信求援,他在信中说:“我数十年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两百元中币。”战功赫赫的八路军总司令清贫如此、清廉如此,让人肃然起敬!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同志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中,生活上克勤克俭、清正廉洁,保持朴素本色。他强调:“我们一切力量都出于群众身上,一切办法也都由群众创造出来。”

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同人民打成一片是我们永远保持艰苦朴素作风的重要保证。“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今天,全党同志无论职位高低,都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我们的工作和决策必须识民情、接地气,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我们纪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学习他一生学习、一生向前的奋斗精神。朱德同志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他经常用“革命到老,学习到老,改造到老”鞭策自己,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勉励周围的同志。他强调“不学习就会落后,就不能跟社会一道前进”。延安时期,为了鼓励干部学习,党中央曾规定以马克思的生日5月5日为“干部学习节”,他被评为第一届学习节的“模范学生”。上世纪60年代中期,朱德同志已经80岁高龄,还坚持研读党中央规定学习的32本马列著作。他既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在实践中向群众学习。他说,“马列主义最重要的一条精髓就是联系群众,向群众学习”,“学习马列主义,第一便要求能正确地认识客观现实、认识世界”,“第二个要求,便是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把理论运用在实践中来改造实际,从改造实际中更加丰富了发展了理论的内容”。

我们党历来重视领导干部的学习,我讲过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世界在前进,社会在进步,生活在变化,我们必须跟上历史步伐。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形势下,不前进就是后退,不超前就会落后。今天,全党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要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做到知行合一,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知识。我们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同志们、朋友们!

朱德同志离开我们整整40年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千千万万革命先辈毕生奋斗追求的目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锐意进取,顽强奋斗,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为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11月30日02 版)


“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

(吴殿尧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

1886年,晚清政府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中华民族正处于苦难深重之时。时艰势危,朱德诞生了。与其他同时代先后降世的英雄一样,耳闻目睹了民族国家之艰危、人民之疾苦,一经师长点拨,他便立下了救国救民之宏愿,并为之奋斗终生。

“从此天涯寻正道,他年另换旧旗旌”

他常听私塾席老先生说,“要能做事,才能救世界。不能救世界便没有出路”,受到最初的启蒙。

上中学后,注重向学生灌输爱国维新思想的学监(校长),即后来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张澜先生,慷慨激昂地对学生说:“要亡国灭种了,现在什么都不要管,就是牺牲身家性命,也要救国家!”这番话更增强了朱德爱国、报国、救国意识。这种心境,反映在他20岁写的一首诗中:

骊歌一曲思无穷,今古兴亡忆记中。污吏岂知清似水,书生便应气如虹。恨他狼虎贪心黑,叹我河山泣泪红。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

年轻的朱德,纵有“冲天壮志”,但却报国无门。他在家乡仪陇县教了一年书,因当地守旧势力反对新式教育,不得不愤然辞去教职,徒步千里奔赴云南投身军旅。行前他写下这样的诗句:

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

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朱德考入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军事学校云南陆军讲武堂,在这里,他更多地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他偷偷阅读在进步师生中流传的《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民报》、《南风报》等革命书刊,秘密加入了同盟会,歃血宣誓,要推翻腐朽的清王朝,为在中国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而奋斗。

从讲武堂毕业后,朱德追随革命党人蔡锷等参加了辛亥革命在云南的重九起义,成为攻打总督府的前驱队长。随后,又参加了保卫民主共和的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他在硝烟炮火中征战十年,却看到辛亥革命的成果丧失殆尽,国家、民族、人民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陷入失望苦闷彷徨中。就在这时,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使他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为了寻找新的救国救民之路,他毅然抛弃高官厚禄,踏上了充满惊涛骇浪的艰苦求索的旅程。

朱德以这样的诗句,表达他出国时的心境:

中山主义非无补,卡尔思潮集大成。从此天涯寻正道,他年另换旧旗旌。

朱德远赴欧洲,在柏林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这时他已是36岁,又重新开始学习,重新当普通一兵,重新开始奋斗,过饥寒交迫、风餐露宿、流离失所的生活。正是赤诚的爱国情怀、为国为民不屈不挠进取奋斗的精神,使他从一个爱国者、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敌在眼前,枪在手中,决战非遥,胜券可操”

入党后,朱德和一同出国的好友孙炳文等,一边在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一边学习研究《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等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常阅读中共旅欧总支部办的《赤光》、德国共产党机关报《红旗》、《第三国际通讯》、《共产国际》等刊物。通过这些学习,朱德初步获得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对中国革命和世界有关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朱德是党小组年龄最大的党员,由于他阅历丰富,待人坦诚,处事稳重,认识问题深刻,学习又十分刻苦、认真,大家对他很尊重,亲切地称他朱大哥。每次学习讨论,他都积极发言。有一次,讨论有关中国社会变革问题时,他说:“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直贫穷落后,社会停滞不前。不彻底改变旧的社会制度,不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军阀和帝国主义,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就不能改变,只得任人宰割,社会也不能发展和进步。” 由此可见,朱德通过革命理论的学习,开始认识了拯救国家、民族与人民的道路。

孙炳文当时给国内《向导》周报写的信,反映了他和朱德学习时的心境,说:找到了“大雄无畏”的“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食粮”,感到“如梦初觉”,觉得“敌在眼前,枪在手中,决战非遥,胜券可操”。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找到革命真理的喜悦、投入革命斗争的渴望。他们哪里想到,中国革命道路将是多么艰巨复杂,为实现革命理想,将要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将有多少流血牺牲。孙炳文在大革命洪流中回国,不久就在蒋介石背叛革命的“四一二”大屠杀中流尽一腔热血。

“黑暗是暂时的,革命会有胜利的一天”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朱德矢志不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

朱德入党后不久,即向党表示“忠诚于革命”,要求到苏联学军事,“归国后即终身为党服务,作军事运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使年轻的中共认识到只有创建革命武装才能生存下来继续革命。这时,朱德成了中共党内无人可以比肩的军事人才,因为他曾是滇川军界赫赫有名的将领,有过十年战争经历与经验。他也确实兑现了对党的承诺,为创建人民的武装立下大功。

“八一”南昌起义后,起义军南下失败,两万多人的队伍最后只剩下七八百人,许多意志不坚定者纷纷离队,就在这时,朱德挽狂澜于即倒,登高一呼:要革命的跟我走,我总有办法的,黑暗是暂时的,革命会有胜利的一天。他说到做到,以起义军余部的星星之火,燃成湘南起义的燎原之势,再与毛泽东会师井冈,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革命的道路并不平坦。朱毛红军虽然由小到大,取得多次“反围剿”的胜利,但却因“左”倾错误的干扰而丧失了中央苏区,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48岁的朱德,是长征高层领导中最年长者,但他为了节省强壮战力而不要配备的担架,只要两匹马,一匹用来驮文件,一匹用来接护总部队伍的伤病员。两年长征,朱德经历了全过程,而且比毛泽东等多走了一万多里,其中的艰险曲折难以想像。作为红军总司令,他一直站在这支钢铁队伍的前列,不仅要指挥部队在枪林弹雨中闯关夺隘,还要对“左”倾军事错误、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在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又分离后,他促成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北上,终于实现红军三大主力在西北的大会师。正是他有坚如磐石的革命信念,才有万难不屈的意志,才得到毛泽东的赞誉:“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复我河山,保我民族!保卫国家,是我天职!”

朱德的革命信仰,还反映在中华民族拯救危亡的抗日战争中。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朱德挥笔写下这样的抗日誓言:

日本强盗夺我东三省,复图占外蒙,又侵我华北,非灭亡我全国不止。我辈皆黄帝子孙,华族胄裔,生当其时,身负干戈,不能驱逐日寇出中国,何以为人!我们誓率全体红军,联合友军,即日开赴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保卫国家,是我天职!

朱德率八路军三个师,迎着日本侵略军的凶焰开赴华北前线,很快以平型关大捷振奋了全国军民,又迅速在敌后战略展开,创建了一批抗日根据地。他在抗战的最初三年,两度往返太行山与延安之间,多次穿越敌人封锁线,艰险备尝。他1940年返回延安时,八路军已由出发时的三万人发展到四十万人,破除了当初有人对红军到抗日前线越战越少的担心。

革命的信仰不是空洞的口号,而要付诸切实的行动。朱德回延安时,陕北根据地面临着极度困难,困难的程度使有人提出“是散伙呢,还是自力更生”的问题,川北农家出身的朱德早就有军垦屯田养兵的思想,他在1941年早春,踏着冰雪,勘察荒芜多年的南泥湾,决定以三五九旅为骨干,带动边区其他的部队、机关、学校一起前来垦荒,并由此发起边区大生产运动,很快扭转了困难局面,为坚持持久抗战提供了经济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虽然年届高龄,依然不忘初心,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奔波操劳。他虽然身居高位,却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艰苦朴素的本色。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撰写介绍朱德一生的《伟大的道路》出版,她在遗嘱中指定将该书的稿费近一万马克留给朱德,朱德却分文不取,指示用这笔钱给国家购进一大批有用的科技书籍。朱德在逝世前还嘱咐夫人康克清同志,把他省吃俭用积攒下的近二万元人民币全部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他为了践行他的信仰,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贡献了一切。

(来源:共产党员网)


何为共产党人的“主心骨”

何秋劭

朱德同志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成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朱德同志在毕生奋斗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范,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人民日报 11月30日)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详述了朱德同志在革命生涯中立下的丰功伟绩、建立的不朽功勋。同时,还就朱德同志具备的坚定信念、坚强党性、思想方法、公仆情怀、奋斗精神五个方面,要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积极传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对党员干部安身立命、执政兴国、踏实奋进具体要求的又一重要文献。

不可否认,现实中却有部分党员干部与共产党员应具备的标准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他们有的面对灯红酒绿、雍容华贵的奢靡诱惑,越过底线,一心追求物质生活,丢弃朴素本色;有的“脚踩西瓜皮,手握两把泥”,能推则推,尸位素餐,缺乏担当精神;有的只为博取升迁“砝码”,推崇“三分靠统计,七分靠估计”的方法逻辑,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缺乏务实作风…凡此种种,皆是缺了共产党员“主心骨”的表现。如此,不仅误事害人,损害群众利益,还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污染党风政风、社风民风。那么何为共产党员的“主心骨”?

是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早时的朱德,经历过多次失败,亲临过数次绝境。但是,失败再多也未曾浇灭其斗志,绝境再险也未曾退缩其决心。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坚如磐石的信念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讲过,“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因此,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就是我们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基于此,我们要不断树立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像朱德同志那样自觉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为理想信念奋斗终身、至死不渝。

是无限忠诚、光明磊落的坚强党性。“天下至德,莫大于忠”。朱德同志的坚强党性,体现在其始终坚持军队必须“无条件地在党的领导下”的原则上,体现在其面对张国焘搞分裂时另立“中央”的大义凛然和坚定立场上。正是这份坚定与忠诚,铸就了其广阔胸襟、宏大气量的个人气魄,有效维护了党中央的统一、团结和权威。现如今,“四大危险”“四大考验”依然考验着共产党人党性的坚定程度。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因此,我们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和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做好党赋予的“角色”,办好党交予的任务。

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朱德同志与毛泽东同志共同概括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还是新中国成立后,提交的108份反映各行各业实际情况的调研报告,以及相关建议主张。是其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而孕育出的真知灼见,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思想方法的结晶。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共产党员而言,要深刻领会实事求是这一思想精髓。坚持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一刻不停歇地干;坚持不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一刻不耽搁地改。

是心系人民、艰苦朴素的公仆情怀。朱德同志身为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生活上克勤克俭、工作上任劳任怨、作风上廉洁自律,不搞特殊待遇、不演特殊“角色”,可谓公仆的真正典范。南泥湾时期,朱德同志与广大群众、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培育了“南泥湾精神”,尽现了公仆形象。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数十年无一钱”,不得不向好友“募两百元中币”用以赡养老母,诠释了公仆的“苦衷”。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党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因此,人民群众的夙愿应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沉下重心,到矛盾淤积的场所,到困难交织的地域,去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公仆。

是一生学习、一生向前的奋斗精神。朱德作为第一届“干部学习节”的“模范学生”,80岁高龄时仍然坚持研读党中央规定学习的32本马列著作。这份“活到老,学到老”的激情和坚持着实让人感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倘若学习稍停片刻,必被时代的步伐甩在身后。因此,我们要不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各领域的知识;不断深入田间地头、街道巷尾,向人民请教,向群众“取经”。从而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高深的执政水平、前瞻的执政理念,避免陷入少之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取得事业的发展,谋得富强的实绩。

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无限忠诚、光明磊落的坚强党性,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心系人民、艰苦朴素的公仆情怀,一生学习、一生向前的奋斗精神就是共产党员的“主心骨”。对此,我们要立起“主心骨”,筑牢“定盘星”,保持甘贫苦节的政治操守,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梦这段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前进、奋勇向前!

(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