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参考》2014年第2期.pdf
目 录
Ø 学史明道兴中华
——读《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
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希望之光
——读《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党员干部读本)》
Ø 高校师生增强三个自信的优秀教材
——读《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党员干部读本)》
学史明道兴中华
——读《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
李君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主编的《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是一部专门提供给党员干部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简明读本。古人说:“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学好社会主义历史,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史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
我们学习《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在历史与逻辑的结合上,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识。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举办的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研讨班上,亲自授课,讲解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内涵及其实质。《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就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以及其他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讲话精神编写的。
这之前,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面对新当选的中央委员,提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的六项工作,第一项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第二项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11月17日,他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面对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集中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不仅要把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讲话作为一个统一的思想来学习,而且要注意到这些重要讲话是对十八大形成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讲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统一党的最高领导层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讲话。
《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从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讲起,先后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苏联模式的兴衰,重点讲述了中国怎么样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实践,并最终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通读全书,我们可以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学史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素养
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素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思想认识上需要克服的障碍,遇到了许多思想理论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还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或国家资本主义;中国既然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还要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些关系全局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科学、深刻而又精辟的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回答是从实践中获得的。这个实践是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实践、中国社会主义近六十年的实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亦即中国和世界人民伟大的历史实践。
历史,是事物的时间存在方式;历史实践,是以历史过程的形式存在的。贯穿于历史过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就是理论。因此,要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的科学结论,就要系统地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特别是十月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从苏联到中国探索的历史,就要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和发展的历史。《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提供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这样一部反映社会主义发展客观规律、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而又适合中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
学史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念
中国共产党人是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我们开辟并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以未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最高目标的,又是从中国现在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为总依据的。我们学习《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把党的最高理想同党的现实奋斗使命和当前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今天我们党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使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风险。在这种新形势下,更需要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我们都知道,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他还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已经成为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
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有许多工作要做。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因为,一些党员干部出现理想信念动摇的问题有许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认识论原因,是他们不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就在于科学社会主义不仅是置于现实基础上的,而且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因为科学社会主义有些结论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了,就以为科学社会主义失灵了。因此,读一读《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可以帮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哪些是基本原理,哪些是随着社会实践发展提出的新观点,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生命力究竟在哪里。在这样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就可以形成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形成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在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和开创、坚持和发展的历史时,既讲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积累的科学成果,及其对后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提供的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又讲了党在艰辛探索中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及其原因,从而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并经过拨乱反正才有条件开创;既讲了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我们党在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领导下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又讲了我们今天在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还讲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在带领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伟大实践。这样的历史阐述,正确地阐明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从而澄清了许多人头脑中的模糊认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总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的,要认识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通过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充满自信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写好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讲信念,这就是我们的坚定信念。
(李君如,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本文刊载于《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12日2版)
——读《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党员干部读本)》
徐光春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宣部理论局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编写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党员干部读本)》。这一读本既讲历史又讲现实,既讲理论又讲实践,既讲世界又讲中国,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思想发展、实践经历、经验教训和远大前景,以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界群众更好地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更好地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更好地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党员干部读本)》主要讲了四个方面内容:
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读本的第一部分“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第二部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集中讲了这方面的内容。读本在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读本指出,世界社会主义有着近500年的发展历史,它最初形态是空想社会主义,时间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30—40年代,当时影响广泛,遍及欧洲并波及美洲。托马斯·莫尔等人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集大成者。读本分析说,空想社会主义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与憧憬,也是一种缺乏现实力量和正确途径方法的理论设想、空想学说;空想社会主义诞生后,其思想理论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随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在对资本主义批判和揭露的基础上,对未来美好社会进行了精心勾画和设计,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丰富资料和思想启示,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同时由于受时代条件特别是无产阶级自身发展阶段的局限,空想社会主义存在许多片面性、不成熟性。读本在第二部分着重讲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读本指出,社会主义在空想的原野上艰难跋涉了300多年,到19世纪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越来越明显,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热切期盼新的科学理论指导,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势下,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工人运动,进行了艰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实现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读本接着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完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四个方面展开,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发展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读本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中包含的许多合理因素,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重要标志,它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重视并总结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进一步深刻论述了一系列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资本论》的写作出版,是19世纪中期科学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它不仅是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也是伟大的科学社会主义著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不可动摇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创造性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指导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不懈奋斗,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促进了人类进步事业。
二是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世界社会主义已走过五百年,经历了无数考验和挑战,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由初步探索到不断深化的跨越发展,在斗争中成长,在曲折中前进。读本第三、第四部分“开辟人类历史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纪元”“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挫折”,集中阐述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发展和受挫乃至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是如何在斗争中成长的,在曲折中发展的。读本首先以饱满的革命激情,赞扬了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俄国实际相结合,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列宁主义,带领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人民夺取十月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运动到制度的跨越。读本分别从“时代的变化与列宁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索”“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伟大意义”“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考”四个方面,阐述列宁关于社会主义能否在一国首先建立及如何建设等重大问题创造性思考和开拓性实践,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大大推进和发展作出历史性的重大贡献。读本接着阐述了列宁逝世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苏联模式的形成及其局限,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尝试,苏东剧变的发生及其历史教训。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一方面,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展示了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另一方面,苏联作为世界上建立时间最早、国力曾经最强、影响曾经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朝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曲折性。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创立。读本的第五、第六部分“社会主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分别讲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的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从文字上看似乎讲两个内容,实际上讲的是一个主题: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读本在讲这个主题时,是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一个“确立”、一个“创立”,有其历史的连续性、发展的必然性和因果的逻辑性,使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读本首先阐述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初步探索,尽管探索中有失误和挫折,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接着,读本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到行动,从历史到现实,系统地阐述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翻开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崭新一页,经过30多年的接力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使世界社会主义从苏东剧变的阴影中走出来,焕发出新的夺目光彩。
四是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经验、历史成就激励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本最后一部分是“结语”。“结语”以深刻的思想、激奋的情感、精练的文字,着力阐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从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获取什么样的营养,接受什么样的教诲。读本写道:“在世界历史长河中,500年不算漫长,但社会主义留给人们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却极为丰盛、极其醇厚,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以下基本结论。”这些结论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总趋势;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读本概括的社会主义五百年这三条基本结论,既是社会主义五百年历久不衰的基本经验和基本保证,也是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进步的基本条件和基本途径,有志于把社会主义进行到底的共产党人,都要珍视这三条结论,都要用好这三条结论。正在致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要珍视和用好这三条结论,最重要的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畏艰苦、开拓奋进,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大有希望的!
(徐光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本文发表于《人民日报》2014年02月12日08版)
——读《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党员干部读本)》
李卫红
最近,中宣部理论局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编写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党员干部读本)》(以下简称《五百年》)。《五百年》以宽广的历史视野、清晰的理论脉络、严谨的科学分析和简洁的文字风格阐述了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思想发展、实践经历、经验教训和远大前景。这是一本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重要学习读本,是高校师生加强理论学习、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优秀教材。
一是有助于高校师生更好地了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社会主义思想出现在16世纪初不是偶然的,它是人类历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批判者和改造者出现的。《五百年》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分六章再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从初步探索到不断深化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史是人类为摆脱不平等不公正不合理的剥削制度、实现更美好社会制度的探索过程,是无产阶级求得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奋斗进程。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高歌猛进,又有坎坷曲折,但始终代表人类前进的方向,不断推动着社会历史的伟大变革。阅读学习《五百年》,可以使高校师生在对历史的回顾中,深刻认识作为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的思想和制度,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消灭剥削压迫、实现社会公正、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全人类的解放等理念和价值,永远占据着人类道义的制高点;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成为人类社会的最终归宿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从而提升自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是有助于高校师生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五百年》用丰富的历史事实向我们展示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先进分子苦苦寻求救国良方,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历史地选择了社会主义。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经历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通过接力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把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过程。该书对这一历史的阐述视角独特、匠心独具,用了一些新的史料,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学习《五百年》,可以使广大师生更清楚地认识到研究和传播社会主义不仅仅是当时一群知识分子的主观意愿,而是全国思想界的一个潮流;是近代中国的苦难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三是有助于高校师生更好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青年学子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西方一些错误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部分青年教师和学生对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程度地存在模糊认识,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认识,自觉抵制错误观念的影响,获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学习《五百年》,可以使高校师生特别是青年师生深切感悟到,尽管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社会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活力。通过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养料和思想力量,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四是有助于更好地推进高校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的学科与教材建设。长期以来,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尤其是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次推出的《五百年》,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唯物史观为根本,以党的重要文件和决议为准绳,以时代的发展要求为导向,坚持辩证思维的方法和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借鉴了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对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中的一些重大运动、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做了实事求是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分析。例如,在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形成原因分析上,《五百年》除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现实前提外,还强调了地理大发现、德国宗教改革、法国启蒙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催生和促进作用;在对苏东剧变原因的分析上,《五百年》指出:这是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既有现实的直接的原因,也有历史的长期的原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五百年》以15万字的容量,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尽收书中,内容通俗易懂、文字简洁平实、逻辑紧凑流畅、叙述清新自然,将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例如马克思晚年关于“通过卡夫丁峡谷”的看法、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考虑等深入浅出地道来,一改过去一些教材和文章拘泥于概念分析的艰涩难懂文风,使人耳目一新,做到了政治性、思想性和可读性有机统一,体现了参与本书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咨询委员、首席专家和各位学者们深厚的理论功夫和认真精神。可以预见,《五百年》的推出必将进一步丰富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教材体系,对高校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的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学理支撑。
当前,各高校要把《五百年》作为学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理论学习的重要教材,组织认真学习。要把《五百年》的学习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结合起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激励高校师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李卫红 作者为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原文发表于《人民日报》2014年02月18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