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钟书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地位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14-04-08 17:09:44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出席会议、发表讲演和调研考察中,多次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重要论述,进一步阐述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路径,标志着我国正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重要成果之一,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在中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国本和民族命运,因此,应“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地位”,以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确保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生态问题不仅是中国问题,也是全球性问题,解决好中国的生态问题,就是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做出了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应“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同志多次阐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及其融入、并列关系。在十八届一中全会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深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生态体制改革,而生态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体制改革的要求,明确提出了深化改革的具体任务。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不断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

中国正向两个宏伟目标迈进,一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二是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实现两大目标,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 建设美丽中国,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

二、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责任和伦理关注

生态文明建设蕴含了一种历史责任,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同志充满深情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习近平同志更是明确地讲,“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也蕴含了一种现实反思。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条路就是生态文明之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坚定推动经济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远近兼顾、深谋远虑,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因此,生态文明是所有社会发展都应当遵从的价值取向。

生态文明建设还蕴含了一种全球伦理。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生态文明建设中持积极态度。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习近平同志庄重承诺:“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这表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体现了中国奉献人类美好未来的伦理关注。

三、明确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

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主持讲话中,习近平同志系统地阐述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

习近平同志用简明、精准的语言,纲要式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方针和目标:“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核心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在经济发展方面,应转变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因此,应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2)在国土空间开发方面,应整体谋划,“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国土是国家和民族的生存空间,国土安全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应时刻不忘“生态红线”, 越“生态红线”者“就应该受到惩罚”。(3)在节约资源方面,应节约资源,加强生产全过程的节约管理,杜绝跑、冒、漏、滴等浪费现象,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技术;同时,应集约利用资源,通过规模生产和规模经营,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节约”和“集约”的实质是转变资源利用方式,“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4)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人民对生态环境问题高度关注,因此,生态环境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对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5)在生态制度建设方面,应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四、指明了经济绿色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在湖北考察改革发展工作谈话中,习近平同志指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全社会都要提高认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工业经济中,“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使垃圾资源化,这是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在农业经济中,“重点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在城镇化中,要“合理调节各类城市人口规模,提高中小城市对人口的吸引能力,始终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有大量海洋资源,维护海洋生态安全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中央政治局建设海洋强国研究第八次集体学习主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集中论述了海洋生态安全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下决心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因此,在海洋开发中应融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要从源头上有效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排放,加快建立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开展海洋修复工程,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同时,“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

在习近平同志的论述中,生态文明建设贯彻在社会的所有方面,即使在军队工作方面,习近平同志也提及生态文明建设。在视察沈阳战区部队时谈话时,习近平同志就指示,“要拓展军民融合的领域和范围,积极推进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部队人才和地方人才兼容发展。要支持和参加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军民合力把美丽、富饶的白山黑水保护好、发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