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土木学院:立德树人,创新驱动,加快土木力学学科发展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17-12-18 11:18:20

立德树人,创新驱动,加快土木力学学科发展


李斌 李振环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努力强化学科创新能力,加快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


  ——坚持党的领导,统筹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学院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学院党委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同责、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坚持八项规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优化工作机制、转变工作方式、完善工作职能;学院党委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利用好基层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桥头堡的作用,发挥好基层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提高党的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组织学院全体师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人人知、人人学、人人思、人人议、人人行。提高学院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实现学院的统筹发展。


  ——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学院组织干部和教师深入了学习和讨论,提高了政治站位,统一了思想认识,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从重新修订“教师聘期及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为切入点,做好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着力解决“三重三轻”这一突出问题。通过深入学习,提高了全体教职员工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认识,强化了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于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结合反正两方面的典型事例,使教育者先受教育,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通过价值观引领,弘扬优良传统,灌输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成为品格优良、学识深厚、敢于创新、奉献祖国的新时代大学生;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诚信建设为重点,以学术追求为目标,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师生道德素养,形成卓越的学院文化。


  ——坚持“三个面向”,积极谋划“双一流”建设。学院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提出了“聚焦学科前沿、服务国家战略,承担国家使命、支撑学校发展”的学科建设理念,制定了“建一流学科、聚一流队伍、出一流成果、育一流人才”的学科建设目标,提出了“出亮点、补短板、扩优势、强特色”的学科建设思路。以学科平台建设为载体,凝炼出“新能源力学”、“极端环境力学”、“土木工程数字建造”、“重大基础设施智慧监测与安全评价”、“结构自适应隔震与消能减震(振)控制”、“大规模岩土工程耦联灾损评价理论及可持续控维技术”和“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养一体化”等学科战略发展方向,大力构筑“特色鲜明、优势互补、交叉创新”的良好学科生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龙头,充分利用国家、省部等各级人才计划,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引培一批政治素质强、学术水平高、视野开阔、勇于作为、敢于担当的优秀青年人才,积极构筑“老-中-青”有机衔接的人才链条,为学科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积极组织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国家重大专项等项目、课题的申报,力争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研制中留下“华中大”印记;秉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深度介入一批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的建设,大力提升学科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的能力。以学术交流为抓手,大力推动国内与国外、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科研等多层面、多角度、多形式的交流活动,有效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前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提升我校力学学科的基础引领作用,增强土木学科的工程支撑能力,以土承天下,力撑苍穹的豪迈气魄,争创一流的土木、力学学科,实现学院的内涵式发展,为新时代科技强国、建造强国、交通强国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李斌:土木学院党委书记;李振环:土木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