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加油干 加快建设一流控制学科
张耀 曹治国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嘹亮号角。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战略部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描绘了宏伟蓝图。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
自动化学院是学校七个一级重点学科之一,2013年由具有历史积淀和学科积累的原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和原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合并组建成立。近五年来,学院传承良好作风和精神,以创建一流控制学科为目标,以“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包容并蓄,开放交流”的精神,在快速融合中稳步发展,在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根据2017年统计数据,我院近十年发表SCI论文2154篇,对学校进入ESI前1%的计算机科学、工程学、数学等三个学科分别做出了30.08%(第一)、16.08%(第二)、26.73%(第二)的贡献,其中近五年ESI高被引文章达61篇,在全国控制学科名列前茅;获得国家奖2项(参与),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一等奖8项;8人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占全校四分之一,曾志刚教授作为我校唯一入选者获评2017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一批教师多年来默默无闻奋斗在国防科研工作一线,为国家国防科技做出了突出贡献,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嫦娥”探月工程等都有我院重要科技成果。
处在十九大新的历史起点,在建设一流大学的时代召唤下,自动化学院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以十九大精神指引发展方向,“以内涵为根基,以创新为驱动”,脚踏实地谋发展,推动学院双一流建设。
——坚定政治方向,凝心聚力促发展。学院党委将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开展一系列十九大精神学习活动,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坚定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续强化从严治党,强化责任担当,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党员教师认真践行十九大精神,把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理念、新要求,落细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学科研工作、人才培养工作和“双一流”建设工作中。
——引领创新驱动,高瞻远瞩谋发展。十九大报告提出,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创新是战略之举、强国之路,也是学科发展战略的力量驱动。面对“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人工智能”写入十九大报告的战略信号,对自动化学院而言,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担负着厚重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充分发挥我院在图像处理、控制与优化、系统工程、机器人、机器学习、物联网等方向的研究优势,紧密结合“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人工智能”等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加快凝练学科方向,组建重点攻关团队,有组织的创新,谋划学院发展的新战略、新思路、新举措,尽快占领未来智能科学发展的时代先机。
——把握时代机遇,脚踏实地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中学习十九大精神会议上强调,“清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时代责任、民族责任,需要我们具有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信心和耐心。学院要继续传承“聚精会神谋发展,脚踏实地抓落实”的优良传统,全面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以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宣传党的精神、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带领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等工作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在学科建设方面,要紧紧围绕世界前沿科学探索和国家重大需求,写好高水平研究论文和支撑引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这“两篇文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回归“三尺讲台”,加强师德修养,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以培养“六有”大学生为目标,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继续扩大国际交流,与更多世界一流大学建立合作,拓展一流人才的培养渠道,提升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标定了新的历史航标。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创新思维驱动学科发展,以勤奋实干书写自动化学院新篇章。
(张耀: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曹治国:自动化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