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陈海春、柯梦圆:有约束论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17-04-14 08:43:28

编前:本文发表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2017年第四期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1983年创刊,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的,旨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和实践的全国公开发行刊物,是全国重点社科期刊和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是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践园地。在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及政研会的支持下,杂志已成为全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和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人员的共有园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真正落到实处政治生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再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这就给从政用权的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带来一个新的课题:“如何习惯在有约束的环境中工作”

(一)从政用权还是要有点约束

从政用权有约束是公理。人性常有弱,一切有权的人都有可能滥用权,有权的人使用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停手,这是万古不变的公理大多数的领导干部都是党员,对党员来说,权受约束客观的界限就是党规党纪。邓小平说过各级领导干部只有遵守党纪,才能保障国法因此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存守纪律,讲规矩,仰高线,止底线,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守律己之心。只有将党纪国法自觉落实于实践之中,将受约束化作一种生活方式和基本习惯才能走正道,才会走稳道。

从政用权有约束是教训。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结束后,新上任的习近平总书记向世人宣告: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四年时间下来,通过减少腐败存量,重点遏制增量,纯净政治生态,君不见,从中央到地方多少官员被纪律处分,甚至被法办。党培养一名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多么不容易,可倒台就在一瞬间。可见不受约束的权力是腐败的根源,无所顾忌的行驶权力,看上去很威风,但历史事实却是,权力行驶越是无所顾忌,权柄持有人越是死的难看。

从政用权有约束是经验。古人云: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南宋】吕本中《官箴》)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很多场合上也谈到从政用权的道理,他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老实做人,扎实做事,不事张扬,只求实绩,勿忘人民,甘奉献鞠躬尽瘁,奋发向上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到。在谈到自己的从政理念时,习近平说,“从政是一种事业的追求。若你既要从政,又想发财,那就只能去当让人指脊梁骨的脏官、贪官。”所以,他从从政的第一天,就自觉地在有约束的条件下用权理政,并给自己定下了几条标准:一是要立志当“公仆”,做大事;二是在从政的整个过程之中,不要把个人的发展、升迁作为志在必得的东西;三是要有不怕艰难险阻,持之以恒干工作的准备。

(二)让从政用权受约束成为新常态

不敢腐:让违约的人受到惩罚这是一种心理约束。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为什么党的十八大以前中央对作风问题也发了不少文件在大会小会上也经常讲反复讲但为什么还是存在那么多问题还有些人乐此不疲其原因一在主观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没有解决好二在客观上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几年来,通过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把一个曾经颠倒的世界,重新颠倒了过来。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治病树、拔烂树,强化了“不敢”的氛围。这些都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态度和决心,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对党员领导干部现状的清醒认识和判断,也体现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和廉洁齐家的基本依据和遵循

不能腐:让违约的人没处下手,这是一种制度约束。惩是为了治,在继续治标的前提下,要加大治本力度,选对人、用好人,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逐步实现“不能”。从时间轴线上看,201410月召开的中纪委四次全会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次会议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而召开的。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从2015年到2017年,几个关乎我们党生存与发展的文件相继出台,这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等等。这就逐步形成了不能腐的制度体系,把篱笆扎更紧,真正把权关进制度的笼子。

不想腐:让违约的人越来越少,这是一种思想约束。腐败现象从本质上看,还是一个个人思想境界和行为方式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靠一般的舆论引导不行,靠高压的制度控制也未必行,最终还是要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真正做到使之“不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觉悟了,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不足以自行如果党员领导干部在德行上出了问题,必然导致纲松弛法令不借鉴我国古代为政以德,礼法相依德主法辅,正心修身历史经验各级党员干部要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心,以及对人民的忠诚来武装头脑,筑牢反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必须承认反腐倡廉任重道远,从不敢腐,到不能腐,再到不想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要学会在有约束的环境下从政用权

要树立场合意识,人无自律,何以律人。新形势下,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面对复杂严峻形势,艰巨的任务和人民殷切的希望,党的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要树立场合意识,应该时刻自警,居安思危。“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角落,越容易起邪念中圈套走邪路也越是容易被利益集团所围猎。要慎独慎微,要人前人后一副面孔,台上台下一出戏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为此,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要树立定力意识,人无定力,头重脚轻。面对诱惑,党员干部要有定力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党员领导干部要把握的“四大定力”,即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我们以为,在这四大定力中,政治定力是首位的。可以说,政治定力是个纲,纲举目张。党员领导干部要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表率,始终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最终要落脚在看齐上,这是政治定力的基本要义。

要树立作为意识,人无作为,何事可为。干部,干部,“干”字当头。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终体现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性、推动事业发展上。我们说要守纪律,讲规矩,并不是要无所作为,要为官不为。当前“为官不为”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但根本上还是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对此,要加强教育和问责,使得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真正做到敢担当,善作为。

总之,从政用权还是有约束的好。顺应大势,发挥优势。党员领导干部要明白一个道理:早约束,比晚约束好;严约束,比宽约束好;紧约束,比松约束好;硬约束,比软约束好。要习惯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一是习惯政治约束,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二是习惯组织约束,最根本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三是习惯制度约束,我们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是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制度。四是习惯自我约束,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为此,要多点正能量,少点负能量;多看明规则,少看潜规则;多讲两点论,少讲一点论。

(陈海春 华中科技大学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柯梦圆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