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打造“校友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工程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瞄准大学生发展需求,结合已有工作方法,依托校友资源,开展“校友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工程,取得良好效果。
(一)案例描述
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校友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工程主要包括“启思•校友•人生”讲坛、校友自设职业培训项目、校友班级导师制和杰出校友采访录四个部分:
1. “启思•校友•人生”讲坛:构建校友——学子互动平台
该讲坛自2008年3月启动,至今已经开展7年10余期,回校与学生交流的校友近50人,他们从个人奋斗、职业发展与国家需求的角度,跟在校大学生分享人生经历和宝贵经验,累计参加讲坛的学生人数超过3000人。
一是利用校友返校聚会的机会组织讲座。提前与有意回校校友取得联系,邀请其做主讲人,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和行业发展现状,与学生分享人生故事。活动得到校友们的大力支持,校庆60周年之际,学院在三天内组织了三场讲坛, 每场嘉宾4人,不同领域的优秀校友的与在校学生分享了其宝贵经验,论坛听众受益匪浅。
二是积极邀请取得重大成就的校友在方便的时候返校开设讲坛。我们密切关注校友们的发展状况,对校友们在行业和专业领域取得的成绩,在校内予以及时的宣传,并积极邀请他们与在校学子分享成功经验。
三是通过视频采访和网络采访的方式搭建沟通桥梁。在校友网上开辟讲坛专栏,开通视频采访模式,这种形式有效的解决了校友们因为工作繁忙不能返校的状况,受到校友和学生的欢迎。
第七期讲坛主讲人,船海1980级中船重工集团第702所游艇中心主任王小川表示,“启思•校友•人生”讲坛是一个高品位、高质量,集系列性和创新性为一体的思想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在引导、培养广大学子的精英意识和规划人生上,起到良好作用。第二十八期讲坛主讲人,上海延华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武汉智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翁志勇,用八年的时间完成了职场上的华丽蜕变,他的奋斗经验鼓舞了参加讲坛的学子,让大家对自己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部分讲坛一览

2. 校友自设职业培训项目:校友成为学子职业发展导师
1987级优秀校友,香港威胜海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董文良先生义务为学院学子免费讲授船舶商务职业经理人课程。迄今该课程已开设6期,授课课时近100个,累计参加培训学生120多人。
董先生每学年三次来到学院为学生讲课,从不间断,多年来,董先生基本上是从机场直奔课堂,或者从课堂直奔机场,但无论再忙,每年总抽出时间讲课。
“我们是幸运的,在船海学院不仅能学到书本上的知识,董先生的船舶商务职业经理人讲座,使我们的视野大大开阔”,首批参与了董先生课程的学生曹金梅说。董文良的职业培训项目通过深度介绍航运业和新造船工业,并结合最新发展动态,开拓学生的职业视野和国际化视角他通过与同学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人生经历,启发学生的职业理想和目标,实现和丰富学生的职业和人生历程。首批参加董先生培训的2006级本科生朱杨,毕业后到中船贸易公司工作,他表示,得益于董先生的培训项目,使他迅速适应船舶贸易工作,短短三年即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
3. 校友班级导师制:校友全程参与学子成长
为了将校友助推学生成长成才工作更加常态化,我院自2012年起开始启动校友班级导师制。邀请校友做本科生班级导师,通过网络等方式与学生定期沟通,为学生答疑解惑。至今,已经有近10个班级配备了校友导师,同学们在日常通过网络与校友保持联系,就个人发展等问题得到校友的指导与帮助。
校友班级导师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很多校友导师并不满足于通过网络与所带班级同学进行交流,而是邀请学生到所在单位进行实习实践活动,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还亲自到武汉开班会,指导学生在学业、就业问题上的疑惑。船海1205班校友导师、1988级校友、北京通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慧玲,一直关注班级同学的成长。2014年暑假,她邀请班级学生到北京进行社会实践,大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4. 杰出校友采访录:打造成长成才的金宝典
为增进校友与学院和在校学弟学妹的感情,展示人才培养成果,增强在校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过去的几年里,共采访了十余位杰出校友,文章点阅率非常高,在同学们中引起广泛讨论。
接受采访的校友中,有年过花甲的老校友,通过他们的回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学院的发展历史,了解国家船舶行业和海洋事业的昨天,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案例典型特征与推广价值
1. 用校友成长故事打造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形式,让核心价值观真正贴近学生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在多元化的思潮冲击中往往容易陷入摇摆和迷茫,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单纯的课本知识和课堂教授已远远不能满足和达到效果,只有真实的人生经历和当事者的精彩故事,才能让学生们感同身受,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优秀校友大多奋斗在国家海防事业的第一线,行业的特殊性要求他们本身必须理想信念坚定,以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为己任,由他们通过自己的奋斗历程,来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效果非常明显。
2. 用校友的奋斗历程言传身教,树立服务奉献精神,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校友大多工作在船舶设计制造和海洋事业的第一战线,许多为了国家的海洋资源开发,常年驻守在海洋平台上,工作条件较为艰苦。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着为了事业牺牲家庭和个人生活的经历和故事,还有一些校友刚刚新婚就因工作需要外派海外,且大多是在政局动荡、发展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服务奉献精神是对当代大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教材。他们的现身说法,言传身教,比生硬的说教效果要更加明显。
3. 用校友的人生经历培养爱国敬业的国家海防事业忠诚卫士,促使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要建设海洋强国,首先必须要有人才,而能够带领中国海防事业走向新纪元的人才队伍,除了要有国际领先的科技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国家对人民的绝对忠诚,对国家海洋事业的热爱,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船舶设计制造作为传统行业,在IT、互联网行业兴起的当下,在高校中渐渐成为了一个冷门专业。长期面临学生专业情绪不稳定,转专业思想明显的困扰,如何稳定学生的专业情绪,培养学生对船舶事业的兴趣,为国家船舶制造和海洋事业培养立场坚定的领军人才,是摆在人才培养环节的重要命题。近年来,因为开展“校友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工程,学生的专业情绪有了明显改善,转专业问题已经不再成为学生工作的难点,转专业学生逐年减少,近两年,转入学生逐渐增多。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校友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工程不仅成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具备良好的推广价值。
一是校内教育资源的良好补充。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资源,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他们有着在校教师所不具备的优势,他们的实践经历,行业经验,人生历练,都是同学们迫切需要了解却有缺少渠道的,他们的拼搏进取、服务奉献和爱国敬业精神,正是高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源泉。
二是课内课外教育形式的良好互动。高校思政课堂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高校有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成果、资源和平台,这些是校内的优质教育资源,但仅仅这些,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外形式的互动,让知识内化为需求,让要求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校友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工程就是课外教育形式的一种成功尝试,通过课堂外的这样一种教育形式,使课堂内的知识生动起来,立体化,具象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是理论与实践的良好呼应。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是落脚点,“校友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工程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平台和渠道,通过与校友的良好互动,每年校友都会给学生提供去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岗位中得到锻炼,领会何为责任、梦想、坚持、敬业、奉献等价值内核,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讨论与建议
1. 进一步拓展校友资源。加强与各地校友会的联络,进一步完善校友信息库,并形成动态跟踪体系,及时掌握更丰富更准确的校友资源,邀请更多的校友参与到助推工程中来。让更多学子获益。
2. 进一步拓展交流互动平台。为校友和学子的交流互动提供更多当代大学生喜爱的平台,提供更多更适应校友实际情况的互动模式,让助推成果更加丰富。
3. 进一步加强宣传。探索更多更新的宣传方式,让校友助推工程能得到更好的推广,让更多学子和校友参与到此项工程中来。